作者归档:gmp认证专家

物理学隔离

1、污染的途径

        根据GMP的原则,保证产品质量的最重要一环是必须避免一种原辅导料或产品被另一种原辅料或产品污染即交叉污染。

        WHO的GMP指出,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的产品引发的尘埃、气体、蒸汽、飞沫或生物体、设备的残留物,昆虫侵入以及操作者的衣服、皮肤等均可引起交叉污染。这种危险的程度随着污染物的类型及被污染产品的品种而变化。最危险的污染是强致敏物、生物制品。最怕污染的产品是注射用药、外伤用药、大剂量和长期使用的药品。

        从上述可引起交叉污染的各种危险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属于气溶胶的传播,由于气溶胶的发生和散播都很容易而又不易为人所觉察,所以危险性更突出,应予以高度重视,进行物理学隔离,物理学隔离分为一次隔离和二次隔离。

2、一次隔离

        在操作危险微生物的场所,采取把危险微生物隔离于一定空间内的措施,即是一次隔离。一次隔离也就是危险微生物和操作者之间的隔离,是以防止操作人员被感染为目的的。一次隔离主要有三种方式,即生物学安全柜和隔离箱方式,系列生物学安全柜方式和罩式防护衣方式。

3、二次隔离

        为了防止病原体从实验室漏到外部环境中去,而把实验室和外界隔断,即是二次隔离。二次隔离也就是实验室和外界之间的隔离,是以防止实验室外的人被感染被感染为目的的。

        由于生物学危险的事例几乎都发生在实验室中,所以一次隔离实行得越严格充分,则实行二次隔离的必要性就可以减少,相应的也使费用和困难程度减小。

生物制品的特点

        生物制品是药品的一大类别。生物制品系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享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

        生物制品不同于一般药品,药品一般是用重现性较好的化学和物理学技术进行生产和质量控制的,而生物制品生产涉及到生物学过程和生物材料,如细胞培养或从活的生物体中提取,这些生物过程有其固有易变性。此外,用于这些培养过程的物料又是微生物繁殖的良好基质。生物制品系生产须无菌又不能在最后的容器中灭菌的无菌制剂。

        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多采用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其变异性远远大于物理化学的测定,制品的某些质量问题在成品检定中有可能检查不出来。因此生物制品生产必须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       

         综上所述,生物制品的特点可以归纳为:

1、原材料都是活性材料,故对其储存、加工等有要求。

2、生产加工工艺过程是生物学过程。

3、检验和控制质量采取生物学方法。

4、生产过程中保持无菌,最后也不能灭菌,所以全过程需要执行GMP。

药品GMP人员管理

人员是维护管理GMP洁净室的核心,首先应把人教育培训好。药品GMP人员管理特别是有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及其应掌握的内容一般包括:

1、灰尘、细菌对产品的危害。

2、产品要求的洁净度。

3、洁净室内尘源及其控制。

4、工艺操作及其对洁净度的影响。

5、对洁净室、产品、工作服的洁净度测定仪器、测定方法和评价方法的知识。

6、净化设备和系统的使用规程,故障排除方法。

7、本洁净室的构造和性能。

对洁净室工作人员进行训练的内容一般包括:

1、按规定的方法练习脱去个人的服装并保管起来。

2、按规定的方法练习穿洁净工作服。

3、按规定的方法练习洗手、烘干、使用洁净室专用纸巾。

4、做不拖足行走的练习。

5、做带进洁净室器材的清洗净化练习。

6、练习使用洁净室的消防器材。

7、做从洁净室内紧急疏散的练习。

GMP申报认证前的准备

GMP申报认证前的准备

1、人员准备

        GMP认证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能力协作,因此,须成立一个机构来领导这项工作。这个机构一般称为企业实施GMP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其组长应由法人代表或者法人代表授权的总工程师担任,成员包括各职能部门技术骨干。领导小组下面可以分设硬件、软件系统的改造、完善和整理工作的小组。

2、资金准备

        因为对照现行GMP的要求,在不同程度上都需要对厂房及设备等硬件设施和生产管理及质量管理等文件系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和完善,因此必须有资金方面的准备。一般做法是设立企业GMP认证专项资金,由企业GMP认证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和使用。

3、培训准备

        必须使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教材、有考评、有记录。计划要分层次,教材要看对象,使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产工人通过培训都有提高,能掌握GMP认证检查项目的具体要求,使各岗位、各工序规范运作。

4、自检准备

        自检工作应做到有计划地定期进行,严格按现行GMP规范和认证检查项目的内容,逐项检查,详细记录找出的缺陷和问题。自检工作应明确范围。自检的形式可采取各部门内自检、上级对下级的检查、相关部门的交叉检查等。

5、整改准备

        对自检过程中找出的缺陷和问题,领导小组应召开专门会议,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期限和有关责任人。自检和整改是反复进行的,要通过“自检  整改   自检   整改”的多次循环。

6、关键项目准备

        1)各岗位、车间(含仓库)均有成文的具备完善审批手续及实施日期的SOP或规章、标准,且为有效版本。

        2)所有现场设备、食品及工具所处状态标志应清楚明确。

        3)具有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验收、取样、检验、入库、发放管理制度及规程,有实施的记录并可追溯。

        4)具有针对质量问题的成文的顾客投诉处理程序及产品回收制度。

        5)有关职工的培训,均有成文的培训计划、记录和考核结果

        6)企业GMP的自检制度

        7)关键工序,主要设备的验证文件。

        8)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任命和职责授权书。

        9)留样制度及实施的记录要完整。

        10)空气净化系统的定期测试、清洁、更换的记录。

        11)工艺用水系统的规范,水质检测制度及记录。

        12)随机抽查某批号某产品从原辅料进厂到成品出厂销售生产全过程的批生产记录。

        13)仓储。

        14)卫生。

建筑装饰按GMP设计要求的确认

建筑装饰按GMP设计要求的确认

1、不产尘、不产菌的原则

木材不准外露使用,木材不仅易磨损产尘,且易长霉菌,霉菌是药厂大敌。石膏板不准作表面装饰材料,因为生物洁净室常要用水、用药液擦洗,即使是防水石膏板也要受潮变形而破坏严密性。高级别洁净车间不准有外窗。有水汽作业如果又生产涉及营养物质,应该用防霉涂料。

2、不积尘、不积菌的原则。室内平面尽可能平整光滑,围护结构的缝隙必须用胶全部封平才合格。不应有明显的突出地方。

3、容易清洁的原则。地面是最易积尘最需常清洁的地方,有拼粘缝不合格。地面和墙的交界处最易积灰。高级别洁净车间采暖用散热器不合格,因为既易积尘又不易清扫。输送管道、水电工艺管线暗装合格,明装不合格。

厂房平面布置按GMP设计要求的确认

        通过对厂房的平面布置检查,确认设计要求是否达到。

        1、划分原则必须遵守。生产厂房必须按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要求划分区域、系统和洁净度级别。不同生产工序操作操作须有效隔离,不得相互妨碍。

        2、洁污分流、人物分流不可忽视。对一幢洁净厂房来说,人、物必须分门而入。工艺布置应尽量避免人、物交叉往返。人、物不共用电梯,电梯不宜设在洁净区内,否则,其前面必须有缓冲室、气闸室。必要的缓冲设施不可少。

        3、洁净车间平面复杂,安全疏散也是重要原则。除满足安全疏散的基本要求外,特别要注意安全门不能无法打开,玻璃安全门下必须放有塑料槌。

        4、可尽量减少人、物带进洁净区的污染,也是平面布置的要求。人净设施必须是连续的,中间若为非洁净用房隔断,至少是失误。必须在洁净区外侧设立物料进入时清除外包装和消毒的操作间,没有这种操作间而直接进入是不合格的,有此操作间而设在洁净区内侧则是错误的。传输设备穿越洁净室必须符合规定。

消毒与灭菌

1、概念

        灭菌是指对细菌、病毒的生命完全灭绝,具有绝对的意义,而狭义的消毒则在其过程中有一部分细菌或者病毒由于对热力或者药力的抗性而不被破坏,具有相对的意义。

2、灭菌方法

        干热灭菌。干热灭菌应包括灭菌室内的空气循环和保持正压,进入灭菌室的空气应为已经过除菌滤器处理的气体。WHO GMP指出:应采用适当的设备记录每一热灭菌周期,记录温度时应当感元件放在灭菌物品或灭菌室内最冷处,并应用另一温度敏感元件放在同一位置上检查。

       湿热灭菌。 湿热灭菌比干热法效果好,时间短。湿热灭菌要注意干热灭菌方法中所列各点,还要注意该法仅适用于可湿性物料及水溶液。

      气体灭菌。  这是用某种气体进行熏蒸的方法。灭菌气体应在产品、设备无损坏性影响,应清楚除去气体的条件和时间。

       辐射灭菌。是用射线辐照物品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热敏感性物质或产品的灭菌,但必须证明该射线对产品无害。有关的GMP对属于辐射灭菌的紫外线辐射灭菌持非常明确的否定态度。

药品GMP认证申请条件

药品GMP认证申请条件

1、企业应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其生产范围包含申请认证范围内;
2、申请认证范围必须含有取得注册生产批准文号的产品
3、GMP厂房验收合格
4、具有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的技术工人
5、具有与其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厂房、设施和卫生环境
6、具有能对所生产药品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的机构、人员以及必要的仪器设备
7、具有保证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

GMP厂区环境要求

        根据GMP的精神,药厂(包括兽药)GMP厂区环境要求应符合以下原则:环境无污染,厂区要整洁;区间不妨碍,发展有余地 。

        1、环境无污染,厂区要整洁。这主要指厂址所在地区室外空气含尘、含菌浓度不高,空气中无异味,土地、水源都无污染,无鼠类和寄生虫。后面的两点要通过考查了解,前面的两点则针对室外空气质量。原则上洁净室内浓度可不受室外浓度影响,但室外浓度太高对洁净室维护管理的要求也就提高了,过滤器的寿命也会受影响,因此,在室外浓度不是决定因素的前提下,如果能够选择更好的自然环境也是应该的。比室外浓度大小更重要的是洁净车间所在地点的风向。为了厂区整洁,厂区内道路要整齐,路面产尘少,尽可能无祼露土地。

        2、区间不妨碍,发展有余地 。在一个厂区内,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应尽量形成独立小区,按污染风频考虑它们的相对位置,功能上联系密切的洁净车间必要时可安排密闭走廊连接,以减少人员由室外进入时和物料运送过程中带入尘粒和污染。也可以用地道相连,地道内用驱虫荧光灯。由地道进车间可防尘防虫。如果不是集中布置的,也要方便生产和操作。车间总体布置是否合理,受工艺布局影响极大。车间布置切不可先入为主,必须在工艺布局之后才可以定下来。车间布置本身也有各种形式,在大跨度大面积厂房,也有条形厂房。在高度上有单层厂房,也有多层厂房,甚至还有几何厂房。以投资省、建设快、耗能少、工艺线路紧凑来说,建设一个单层大面积厂房最为合适。单层厂房是指生产部分布置在一个平面上,如生产区设在一层,二层为空调机房,或二层为生产区,一层为公用工程区,这样的厂房也都属单层建筑。厂区要考虑发展余地,在可预见的将来的市政区域规划时,不会使厂址发生不利于卫生的变化,水、电、燃料、排污等在今后的发展中容易妥善解决。概括的说,GMP厂区环境要求就是要节约用地,长远规划,分期实施。

洁净室的分类和作用原理

 1、按用途分类

        1)工业洁净室——以无生命微粒的控制为对象。主要控制无生命微粒对工作对象的污染 ,其内部一般保持正压。它适用于精密工业、电子工业、宇航工业、化学工业、原子能工业、印刷工业和照相工业等部门。

        2)生物洁净室——以有生命微粒的控制为对象,又可分为:a、一般生物洁净室,主要控制有生命微粒对工作对象的污染。同时其内部材料要能经受各种灭菌剂侵蚀,内部一般保持正压。实质上这是一种结构和材料允许作灭菌处理的工业洁净室,可用于食品工业(防止变质、生霉)、制药工业(高纯度、无菌制剂)、医疗设施(手术室、各种制剂室、调剂室)、动物实验主设施(无菌动物饲育)和研究实验设施(理化、洁净实验室)等部门。  b 、生物学安全洁净室,主要控制工作对象的有生命微粒对外界和人的污染,内部保持负压,用于研究实验设施和生物工程。

        根据上述分类可以清楚地看出,工业洁净室和生物洁净室都要应用清除空气中微粒的原理,因此本质上它们是一样的。略微不同的是,对于附着于表面上的微粒,工业洁净室一般用擦净的办法就可以大大减少表面上的微粒数量,而生物洁净室因为是针对有生命微粒,而一般的擦洗可能给有生命微粒带来水分和营养,反而能促进其繁殖,增长其数量。因此,对生物洁净室来说,必须用表面消毒的办法来取代一般擦拭。认识洁净室的分类和作用原理,就知道对于药厂的生物洁净室来说,在日常管理措施上不至于认为有了洁净室就万事大吉了。

2、按气流流型分类。气流流型就是气流轨迹的形式,按此可作以下分类:

        1)单向流洁净室。在整个洁净室工作区的横截面上通过的气流为单向流。单向流,就是流向单一、速度均匀、没有涡流的气流流动,过去也曾称为层流。

        2)非单向流洁净室(也称乱流洁净室)。在整个洁净室工作区的横截面上通过的气流为非单向流。非单向流,就是方向多变、伴有涡流的气流流动。

        3)辐流洁净室。在整个洁净室的纵断面上通过的气流为辐流。辅流,就是风口出流为辐射状不交叉的气流流动,辅流也称为矢流、径流。

        4)混合流洁净室。在整个洁净室内既有乱流又有单向流。混合流不是一种独立的气流流型。